全国统一客服热线(1):0766-838-9156 热线(2):0756-363-1462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真诚沟通,热情,耐心,敬业。解决客户问题。冬天深了,電動車們又到了“嬌貴”的季節
“電動車不過山海關!
冬至已過,北方地區到了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銷量上揚眉吐氣的電動車,又到了續航“支棱不起來”的時候。

“最近實際續航只有五折左右!鄙钤诩质〖质械22款后驅Model 3車主Edison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的車輛在冬季“最多只能跑300公里”。
電動汽車續航打五折的情況并非個案。當溫度降到零下10度以下,電動車的續航能達到標稱續航的一半恐怕都算得上“樂觀”。
日前,懂車帝在牙克石進行了2022年新能源車型的冬測,參與測試所有新能源車平均續航達成率為48.5%,平均續航里程只有268公里。即便是續航達成率最高的比亞迪漢EV,也僅達成了60%的標定續航。
不只是續航普遍“打骨折”,極寒條件下電動車的“嬌貴”可謂五花八門。如在懂車帝此次冬測中,理想L9運輸到牙克石的第一天就出現了無法啟動的情況;小鵬G9在測試還沒開始時,就出現了右后門凍住的情況,當時甚至無法正常打開車門;飛凡R7的隱藏式門把手被凍得無法收回;而問界M7則在續航測試中出現了后車門關不上的情況。
冬季續航普遍“五折”
懂車帝的測試,再一次讓消費者關注到電動汽車的冬季續航問題。
懂車帝這次測試的路段是從牙克石到根河,距離為341公里,在車輛全部換裝雪地胎的情況下平均行駛速度約為50公里每小時。測試時當地的氣溫為零下15到零下10攝氏度,這也符合我國部分北方地區冬季的實際用車環境。
盡管平均實際續航達成率還不到50%,但懂車帝方面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2022年的測試結果已經比2021年有一定提升了。
智能、省錢、駕駛感受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到電動車的優勢,也開始愿意去選擇一輛電動車型。但時至2022年,電動車冬季續航體驗依舊難言樂觀。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曾在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高層論壇上直言,新能源汽車在低溫適應性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完善措施,著力解決相關問題。
在此次懂車帝的測試中,即便是續航達成率最高的前三款車型,還是面臨著冬季續航“打骨折”的尷尬局面。如比亞迪漢EV標稱續航610公里,實測跑了366.3公里,續航達成率60%,平均百公里能耗23.3千瓦時,為續航達成率最高的車型;第二名則為極狐阿爾法S,標稱500公里,實測293.1公里,續航達成率58%,平均百公里能耗25.4千瓦時;第三名為蔚來ET7,標稱675公里,實測375.7公里,續航達成率55%,平均百公里電耗26.6千瓦時。
值得注意的是,懂車帝的測試方式是從滿電一直跑到沒電,而作為普通用戶,日常使用中得到的實際續航數據只會更低。原因在于,作為對電池的保護,電動車一般不會充滿電,而不少消費者在續航剩20%的時候就會充電了。如此算來,用戶真正可以放心大膽使用的續航里程并不多。也因如此,家里有車庫、充電樁以及備用燃油車幾乎成為北方居民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條件。
冬季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成率不高,根本原因還是在電池上,如果溫度過低,就會影響電芯活性,進而影響到整車動力。同時溫度降低也使得電芯里的電解液變得黏稠,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內阻。由此也就帶來了續航里程的衰減。
與此同時,冬季車內供暖也使得耗電量大增。目前,不少汽車品牌都在努力提高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里程。比如,為了降低空調的能耗,目前比較流行的就是通過熱泵空調,將乘員艙與動力電池部件的熱管理邊界打通,從而提升電能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智能化的管理開始流行,包括特斯拉、比亞迪、極氪、零跑等品牌都開始通過OTA為車主緩解冬季用車之痛。以特斯拉為例,特斯拉在11月初進行的2022.36.6版本更新中,新增了能量回收制動、駕駛室過熱保護、動態制動燈等功能,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特斯拉開啟了“能量回收制動受限時啟用制動”。不過,以上辦法似乎都未給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里程的提升帶來質的飛躍。
這也決定了我國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車型時存在的地區差異。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應用聚集區主要分布于京津冀、江浙滬和珠江三角洲等中東部地區。新能源汽車低溫環境下的適應性,尤其是低溫條件下的“續航里程焦慮”問題成為其規;茝V的掣肘。
持續進步但仍有空間
盡管目前新能源車型在極寒條件中的表現尚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本次測試結果也證實,新能源車型在過去一年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同時,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整體表現已經優于合資品牌了。

如在可靠性測試中,測試團隊將測試車輛放置在-30℃的環境中靜置一晚,此后95%的新能源車型都能正常冷啟動,雖相比燃油車100%的啟動率稍有遜色,但已差距不大。
整個冬測過程中,38%的新能源車出現各類問題,有7款車車窗玻璃和門把手被凍住,3款車空氣懸架出現故障,但大部分都能在短時間恢復。
作為新能源汽車評價的重要指標,國產新能源車型在續航達成率和平均充電功率前十榜單中,占據絕大多數,明顯優于合資品牌。數據顯示,國產車型平均續航達成率49.1%,占據前10名中9個名次,比亞迪漢EV、極狐阿爾法S和蔚來ET7包攬前3名。合資品牌車型平均續航達成率為45.8%,落后于國產品牌。
充電時長也是衡量一款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指標。測試結果顯示,國產車型快充至滿電的平均時間為107.1分鐘,相比合資車型的162.3分鐘具有明顯優勢。從低溫情況下的充電時間排行榜來看,國產車前10占8,比亞迪海豹、元PLUS、海豚、漢EV等排進前十,蔚來、ET7、ET5,長安深藍SL03等皆有上榜。合資方面,日產艾睿雅、奔馳EQE上榜,相比國產品牌,并無明顯優勢。
與此同時,在極寒條件下,新能源汽車并非完全落后于燃油車。圍繞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性能差異,懂車帝還進行了多項“油電對比”測試。在制熱方面,-15°C環境下開啟空調最強制熱模式,新能源車平均可升溫至14.9°C,燃油車僅7.3°C。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25%。這也意味著,在2022年每賣出四輛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型。
如今,新能源汽車確實在銷量、品質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大車企也紛紛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也誕生了一些熱度較高的車型。但對于一些冬季實際溫度低于零下10度的地區來說,電動汽車冬季使用感受大打折扣仍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因此,消費者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用車場景,充電及出行需求,決定是否加入新能源汽車大家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車型。